2020級園林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衡水科技工程學校
2020級園林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一、專業名稱及代碼
園林技術(011500)
二、入學要求
一般為初中畢業生或具有同等學力者。
三、修業年限
3年。
四、職業面向
專業大類及代碼 | 序號 | 對應職業(崗位) | 職業資格證書舉例 | 專業(技能)方向 |
園林技術(011500) | 1 | 花卉生產 | 花卉園藝工 | 園林綠化方向 |
2 | 城市園林綠化 | 綠化工 | ||
3 | 園林植物保護 | 有害生物防制員 | 植物保護方向 |
五、培養目標與培養規格
(一)培養目標
堅持以就業為導向,以學生為本,以服務衡水經濟建設為宗旨,以素質教育為主題,以實用技術教育為主線,主要面向園林生產企業事業單位,培養適應園林專業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等一線需要,具有園林專業素質,掌握園林專業知識和技術技能,面向園林專業及輔助性活動的花卉生產技術人員、園林綠化工程技術人員、園林植物保護工程技術人員等職業群,能夠從事植物生產與養護、園林工程施工及管理、園林設計工作,具有較強實際操作能力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
(二)培養規格
1.素質
(1)思想素質:熱愛祖國,擁護黨的基本路線,具有強烈的事業心和高度的社會責任感。
(2)職業素質:具有良好的行為規范,熱愛本行業工作,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
(3)身心素質:具有良好的體育鍛煉和衛生習慣,達到國家規定的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和軍事訓練標準,具有健康的體魄;對不斷變化的技術與社會環境,具有良好的心理適應能力。
2.知識
(1)科學文化知識:掌握一定的政治、經濟和計算機知識。
(2)社會生活知識:熱愛生活,具有法律法規觀念,掌握社會生活基本知識和人際交往常識。
(3)專業知識:掌握園林植物生物學特性和生態學習性、園林植物生長環境(土壤、肥料、氣候等)等知識;掌握園林植物繁育、栽培、養護的基本知識;掌握園林植物有害生物發生規律及防治檢疫的基本知識;了解園林藝術、園林文化、中外園林史等相關知識;掌握園林規劃、園林工程施工圖設計的相關知識;熟悉園林測繪儀器、園林機械的性能及使用方法的相關知識;掌握園林工程施工技術及施工組織與管理的相關知識;掌握園林工程招投標及預決算的相關知識。
3.能力
(1)學習能力:學會學習,具備綜合利用各種手段查閱資料、獲取所需信息和掌握新知識、新技術的能力。
(2)社會適應能力: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適應合作與競爭,具備一定的組織、協調和交流、表達能力。
(3)專業能力:具有本地區常見的園林植物識別能力;具有本地區常見園林植物栽培與養護能力;具有本地區常見園林植物有害生物防治能力;具有各類園林綠地設計能力;具有手工繪圖與計算機輔助設計能力;具有園林工程施工圖識讀與設計能力;具有園林工程施工測量放、驗線能力;具有園林工程施工及組織能力;具有園林招投標文件與園林工程預決(結)算編制能力。
六、課程設置及要求
主要包括公共基礎課程和專業(技能)課程。
公共基礎課程包括德育課,文化課,體育與健康,公共藝術,以及其他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類基礎課程。
專業(技能)課程包括專業核心課程和專業課程,實習實訓是專業技能課教學的重要內容,含校內外實訓、頂崗實習等多種形式。
(一)公共基礎課程
序號 | 課程名稱 | 課程目標 | 主要內容和教學要求 | 參考學時 |
1 | 職業生涯規劃 | 1、引導學生增強職業意識,形成正確的職業觀,理解職業生涯規劃的特點及其與職業理想的關系,明確職業理想對人生發展的重要性。 2、幫助學生從職業的角度了解所學專業、了解個人特點、了解社會需要,樹立正確的成才觀,立足本人實際,增強職業生涯成功的自信心。 3、指導學生掌握確定職業生涯發展目標、構建發展臺階和制定發展措施的要領,發揮職業生涯規劃的作用。 4、幫助學生了解就業形勢和創業的意義,樹立正確的就業觀、擇業觀、創業觀,初步掌握求職基本方法,了解創業的基本方法和主要途徑,做好就業、創業的準備。 5、使學生理解職業生涯規劃管理和調整對實現職業理想的重要性,明確在校學習與終身學習、職業生涯發展的關系,引導學生根據經濟社會發展和自身條件變化,對職業生涯規劃進行科學管理與適時調整。 | 教學內容: 1.職業生涯規劃與職業理想; 2.職業生涯發展條件與機遇; 3.職業生涯發展目標與措施; 4.職業生涯規劃管理與調整; 5.職業生涯發展與就業創業。 教學要求: 了解職業、職業素質、職業道德、職業個性、職業選擇、職業理想的基本知識與要求,樹立正確的職業理想;掌握職業道德基本規范以及職業道德行為養成的途徑,陶冶高尚的職業道德情操;形成依法就業、競爭上崗等符合時代要求的觀念。 | 36 |
2 | 職業道德與法律 | 1、使學生了解個人禮儀、交往禮儀、職業禮儀的基本要求,提高禮儀素養,養成文明禮儀習慣。 2、使學生懂得道德的重大意義,了解公民道德和職業道德基本規范,增強職業道德意識,逐步養成良好的職業行為習慣。 3、使學生理解依法治國方略,崇尚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維護憲法和法律權威,學會用法定程序維護自己的權益。 4、使學生了解有關治安管理處罰、犯罪和刑罰等方面的法律常識,增強守法意識,提高與違法犯罪作斗爭的自覺性。 5、使學生了解與自己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常識,樹立依法從事民事活動和經濟活動的信念,提高依法從事民事活動、經濟活動的能力。 | 教學內容: 1.塑造良好形象、展示職業風采; 2.感受道德之美、恪守職業道德; 3.提升道德境界、弘揚法制精神; 4.建設法制國家、維護憲法權威; 5.當好國家公民、崇尚程序正義; 6.依法維護權益、預防一般違法行為、避免誤入犯罪歧途; 7.公正處理民事關系,依法進行生產經營。 教學要求: 了解憲法、行政法、民法、經濟法、刑法、訴訟法中與學生關系密切的有關法律基本知識,初步做到知法、懂法,增強法律意識,樹立法制觀念,提高辨別是非的能力。 | 36 |
3 | 經濟政治與社會 | 1、使學生掌握有關的經濟知識,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勞動觀,增強創新、誠信、效率、公平等意識,樹立依法納稅的觀念,提高參與經濟生活的能力。 2、使學生了解職業活動所處的經濟制度、經濟體制背景以及相關的時代、國際背景,認同我國的經濟制度和發展經濟的方針政策,增強規則意識、開放意識、競爭意識、風險意識,增強參與經濟建設的能力。 3、使學生認同我國的社會主義政治制度,認清我國民主政治發展道路,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積極投身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 4、使學生了解參與政治生活的相關知識和我國的對外政策,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依法行使權利、履行義務,提高參與民主政治生活的能力。 5、使學生了解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和諧文化建設的有關要求,了解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總要求,懂得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重要意義,積極投身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 | 教學內容: 1.商品的交換與消費及企業的生產與經營; 2.個人的收入與理財; 3.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 4.堅持科學發展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5.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及我國的社會主義政治制度,我國民主政治的發展道路; 6.關注國際社會,維護國家利益; 7.關注改善民生、建設和諧文化、和諧社會。 教學要求: 根據馬克思主義經濟與政治學說的基本觀點,以鄧小平理論為指導,對學生進行經濟和政治基礎知識的教育。 | 36 |
4 | 哲學與人生 | 1、使學生了解一切從實際出發、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客觀世界運動的規律性等基本觀點,及其對人生發展道路的重要意義。指導學生從主客觀條件出發,正確進行人生選擇,增強自信自強的意識,腳踏實地走好人生路。 2、使學生了解事物的普遍聯系、變化發展、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動力等唯物辯證法的基本觀點和方法,及其對樹立積極人生態度的重要意義。指導學生學會用聯系的、全面的、發展的觀點看問題,自覺營造和諧的人際關系,正確對待人生發展中的順境與逆境,處理好人生發展中的各種矛盾,培養健康向上的人生態度。 3、使學生了解實踐與認識相統一、透過現象看本質等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的基本觀點和科學思維方法的作用,及其對提高人生發展能力的重要意義。指導學生勇于實踐、明辨是非,增強創新意識,在知行統一的過程中提高人生發展的能力。 4、使學生了解歷史發展的規律性、社會理想與個人理想的關系、理想信念的作用,及其對確立人生理想的重要意義。指導學生確立正確的人生目標、處理好理想與現實的關系,增強社會責任感,樹立遠大的人生理想。 5、使學生了解人的社會本質、人的自我價值與社會價值、人的全面發展等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及其對發展自我、實現人生價值的重要意義。指導學生正確處理好利己與利他、個人與集體的關系,在勞動奉獻中實現全面而自由的發展,創造更大的人生價值。 | 教學內容: 1.從客觀實際出發,腳踏實地的走好人生路; 2.辯證的觀點看問題,樹立積極的人生態度; 3.堅持實踐與認識的統一,提高發展的能力; 4.順應歷史潮流,確立崇高的人生理想;5.在社會中發展自我,創造人生價值。 教學要求: 本課程是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必修的一門德育課程,旨在對學生進行馬克思主義哲學知識及基本觀點的教育。其任務是:通過課堂教學和社會實踐等多種方式,使學生了解和掌握與社會實踐、人生實踐和職業實踐密切相關的哲學基本知識。 | 36 |
5 | 語文 | 學生通過閱讀與欣賞、表達與交流及語文綜合實踐等活動,在語言理解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發現與鑒賞、文化傳承與參與幾個方面都獲得持續發展,自覺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定文化自信,樹立正確的人生理想,涵養職業精神,為適應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提供支撐。 一、語言認知與積累。加強語言的感知、領會和情感體驗,注重語言習得和感悟,掌握必要的語文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積累較為豐富的語言材料和言語活動經驗,形成良好的語感;掌握語文學習的基本方法,在積極的言語實踐活動中,逐步認識和掌握祖國語言文字運用的基本規律,并運用到專業學習和社會生活中。 二、語言表達與交流。憑借語感和對語言運用規律的把握,在真實的生活和職業情境中,根據不同的交際對象和具體的語言運用情境,正確運用口語和書面語進行有效的表達與交流,具備適應學習與生活需要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養成自主學習和規范運用語言文字的良好習慣,進一步提高口語交際和文字寫作素養。 三、發展思維能力。比較、辨識、分析、歸納和概括基本的語言現象,具備獨立思考、邏輯推理、信息加工的能力;運用基本的語言規律和邏輯規則,結合生活和職業情境, 判別語言運用的正誤與優劣,力求準確、生動、有邏輯地表達自己的認識,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四、提升思維品質。自覺分析和反思自己的言語實踐活動經驗, 提高語言運用能力;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學習運用多種思維方式,如直覺思維與分析思維、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形式邏輯思維與辯證思維,以及批判性思維、創造性思維等,探究語言現象與文學形象,增強思維的深刻性、敏捷性、靈活性、批判性和創造性。 五、審美發現與體驗。通過語文課程的學習,增強對祖國語言文字的審美意識,加深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感情。閱讀優秀文學作品,以及弘揚勞動精神和勞模精神、工匠精神的作品,在審美體驗的基礎上開展審美鑒賞活動。并能運用口語和書面語表達自己的審美體驗,提高語言文字的表達效果和美感程度。 六、傳承中華優秀文化。在學習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過程中, 體會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和深遠影響,體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理念、傳統美德、人文精神,增強熱愛中華文化的思想感情,繼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革命文化,抵制文化虛無主義錯誤觀點,培育文化自信,不斷完善道德品質和人格修養。 七、關注、參與當代文化。弘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關注并積極參與當代文化傳播與交流,增強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自豪感和使命感。 | 教學內容: 基礎模塊: 1.語感與語言習得 2.中外文學作品選讀 3.實用性閱讀與交流 4.古代詩文選讀 5.中國革命傳統作品選讀 6.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作品選讀 7.整本書閱讀與研討 8.跨媒介閱讀與交流 職業模塊: 1. 勞模精神工匠精神作品研讀 2. 職場應用寫作與交流 3. 微寫作 拓展模塊:《經典文化讀本》 教學要求: 1.立德樹人,發揮語文課程獨特的育人功能 語文課程對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教育,培養文化自信,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勢。教師要執著于教書育人,充分發揮語文課程獨特的育人功能,堅持語文課程內容與育人目標相融合的改革方向,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2.整體把握語文學科核心素養,合理設計教學活動 教師要整體把握基礎模塊、職業模塊、拓展模塊的教學內容與要求,加強模塊之間的銜接和整合。要提高語文課程開發,設計等專業能力,實現與課程的同步發展。 3.以學生發展為本,根據學生認知特點和能力水平組織教學 語文教學要以學生為中心,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教師要根據學生認知特點和能力水平組織教學,重視啟發式、討論式教學;在強化關鍵能力培養的同時,加強必要的語文基礎知識教學和語文基本技能訓練。 4.體現職業教育特點,加強實踐與應用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采用語文綜合實踐的形式組織教學,注意融入職業道德、職業修養教育, 增強職教特色。 5.提高信息素養,探索信息化背景下教與學方式的轉變 教師要充分認識現代信息技術給教育領域帶來的重大而深遠的影響,樹立正確的信息化教學理念,注重現代信息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努力實現語文教學與信息技術的融合,提高語文教學的實效。 | 198 |
6 | 數學 | 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使學生掌握社會生活所必須的一定的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運算能力、基本計算工具使用功能,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發展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 | 根據學生的實際建立數學知識基本平臺,以代數、三角的主要內容為基礎,注重與生活實際和專業課程學習的聯系,增加趣味性與可讀性,降低數學知識的系統性要求,降低推理和證明的難度,強調起點低、可接受、重應用的原則,使學生愿意學,學得懂,學了會用,讓數學基礎不同的學生都能獲得不同的提高,強調數學思想方法的應用,以利于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發展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 | 144 |
7 | 英語 | 通過英語學習和實踐,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樹立學習英語的信心;具備一定的語言運用能力;通過語言學習過程,形成有效的英語學習策略,提高人文素養。為學生未來的職業發展和自我提升打好基礎。 一.基本知識 1、 掌握英語的正確發音,從語語音語調中領會不同的語義;掌握一定數量的單詞和固定句型,能進行聽說讀寫的基本技能。 2、 語法部分,掌握基本的語法規則和表意功能。 3、 功能話題部分,掌握日常生活中交際功能的基本表達形式,如問候、告別、感謝、介紹等;熟悉與本人、家庭、朋友和學校學習生活密切聯系或相關的話題;熟悉有關日常生活、興趣愛好、社會習俗等方面的話題。 2. 語言技能。聽說讀寫綜合技能訓練。能聽懂常用的課堂英語、教師提問及以較慢速度表達的簡單日常英語;能用英語作簡單的自我介紹,能用熟悉的日常用語、基本詞句進行簡單交流,能簡單描述熟悉的人和事物,能初步表達個人意愿和態度;能辨識用大寫字母寫成的通用、簡短文本,能認讀所學詞匯,識別常用標志,能閱讀常見文體和熟悉話題的淺顯短文,了解大意,獲取主要信息;能寫出簡短的句子;能圍繞熟悉的主題寫出包含相關觀點的短文; 3. 學習策略的養成。發揮主體作用,形成有效的英語學習策略;了解中西文化差異,能在不同的生活和工作情境中使用英語進行有效交流。通過學習,獲得欣賞美、鑒賞美的能力,形成開放、包容、合作、樂觀、積極的性格,具有良好的人文素養和跨文化意識。 4. 學生在教師指導和任務驅動下通過感知、體驗、實踐、參與、合作等方式選擇、獲取知識,掌握基本語言技能,提高語言運用能力,培養合作意識,并在一定程度上增強分析和歸納問題的思維能力。 通過對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的反思,探索最適合自身的學習策略,優化學習效果。 | 教學內容: 基礎模塊: 1、 學習國際音標,能正確發音 2、 日常用語的學習:問候及應答,道別;感謝及應答;幫助及應答語;介紹;表達個人興趣愛好及看法;問路及指路;時刻的表達;購物,天氣等、 3、 圍繞話題的學習,強化閱讀和聽說及簡單寫作練習,強化基本語法知識;提高文化素養和學習中西方文化差異。 主要話題包括: 校園生活;家庭;時間;食物;季節;信息時代;友誼;運動;節日;旅行;購物; 文化;勇敢忠誠;健康生活;環境;職業規劃等 職業模塊: 側重于英語學習和專業知識的結合,不同專業側重點不盡相同 1、 學前專業側重于幼兒英語教學能力的的培養。 2、 財經專業側重于財經專業詞匯和相關知識的學習 3、 信息專業側重于電腦嗯哼多媒體等專業詞匯和相關知識的學習 4、 機械類,電子電工專業側重于機械名稱和產品說明等專業詞匯及相關知識的學習 教學要求: 1.立德樹人,充分發揮語言課程的育人功能,把德育教育貫穿于英語教學中,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2.合理設計教學活動 教師要整體把握教學內容與要求,加強學習內容之間的銜接和整合。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英語教學內容的二次開發,使教學內容更容易讓學生接受,達到預定的教學目標。 3.以學生發展為本,根據學生認知特點和能力水平組織教學 教學要以學生為中心,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教學中重視情景教學,增加學生的課堂活動,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角。學生通過體驗角色表演——合作探究——相互評價——成果展示——總結提高等過程,可以達到提高學習積極性,增強自信心、成就感,培養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能力, 4.體現職業教育特點,加強實踐與應用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采用任務實踐的形式組織教學,注意融入職業道德、職業修養教育, 增強職教特色 | 144 |
8 | 信息技術 | 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滿足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對人才培養的要求,圍繞中等職業學校信息技術學科核心素養,吸納相關領域的前沿成果,引導學生通過對信息技術知識與技能的學習和應用實踐,增強信息意識,掌握信息化環境中生產、生活與學習技能,提高參與信息社會的責任感與行為能力,為就業和未來發展奠定基礎,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 在學習信息技術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過程中提升認知、合作與創新能力,發展信息意識、計算思維、數字化學習與創新、信息社會責任等方面的核心素養。依托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立足職業崗位需求,通過課程內容的擴展延伸結合學生所學專業將信息技術的課程學習與學生的職業發展需求深度融合。 | 基礎模塊: 了解信息技術的發展歷程和應用前景,理解信息社會的特征;會根據生產生活需要選用信息設備,完成與互聯網及其他設備的連接;能熟練進行圖形用戶界面操作并進行中英文本和常用符號的輸入,會進行信息資源的操作管理和功能應用。 理解TCP/IP協議,熟悉常見網絡設備、會配置網絡系統。會從網絡中獲取有價格的信息資源等。能進行圖文編排和版式設計。能應用函數、運算表達式進行數據運算,對數據進行排序、篩選和分類匯總等加工處理。 了解編程的基本概念、算法及應用。能進行文、圖、音、像等常見數字媒體素材的瀏覽播放、采集、編輯和格式轉換等操作,并進行相應的修飾和特效處理。樹立信息安全意識,提長信息安全防護的技術能力。了解人工智能及機器人的技術發展態勢,以及智能制造、智能農業、智能醫療等人工智能應用前景及對人類社會發展的影響。 拓展模塊: 完成計算機硬件組裝,簡單維修,誤刪數據恢復等任務;能搭建一個簡單實用、功能完整的小型網絡系統;能仿照企業模式組建工作團隊,根據裝幀設計規范,協作進行圖冊的內容規劃、版式風格設計、圖文素材制作加工、編輯排版和文字校對等工作。能使用3D打印機,選擇合適的材料打印實體作品;完成包含圖、表等多種可視化元素的數據報表;能協作進行數字媒體作品腳本編寫、媒體素材采選加工、作品編輯集成等工作;引導學生深入了了解演示文稿制作;能完成注冊網店、裝修美化店鋪、制作圖文及數字媒體等形式的產品宣傳素材、網店信息上傳等任務;根據方案完善信息安全管理的相關制度,利用相應的信息安全軟件或設備,搭建防護系統,封堵安全漏洞;深入了解相關業務領域機器人的應用情況和前景等。 | 108 |
9 | 公共藝術 | 以體現時代精神和文化內涵的經典藝術作品滋養學生,強化學生的審美體驗和審美能力;以富有人文精神的經典藝術作品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擴大學生的視野和胸懷,促進學生審美能力與綜合能力的提高。 | 音樂篇: 了解不同音樂、舞蹈和戲劇作品的基本形式、風格、特點和基本常識,掌握欣賞的基本方法,感受音樂、舞蹈和戲劇作品反映的精神,獲得身心愉悅與欣賞經驗,發展創新思維,培育綜合素養,提升生活品質。 美術篇: 從自然、社會、文化和藝術表現、發展演變進程等角度賞析不同美術類型的經典性、代表性和時代性的佳作,學生了解美術及應用美術的基礎知識,理解作品的思想情感與人文內涵,豐富人文素養與精神世界,拓展審美視野,提高審美能力,發展創新思維,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 | 36 |
10 | 歷史 | 歷史課程的目標是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通過學習,使學生掌握必備的歷史知識,形成歷史學科核心素養。 1. 了解唯物史觀的基本觀點和方法,初步形成正確的歷史觀;能夠將唯物史觀運用于歷史的學習與探究中,并將唯物史觀作為認識和解決現實問題的指導思想。 2.掌握時空觀念,能夠在不同的時空框架下理解歷史的變化與延續、統一與多樣、局部與整體;在認識現實社會或職業問題時,能夠將認識的對象置于具體的時空條件下進行考察。 3. 認知史料的重要性。通過搜集、整理、運用可信的史料作為歷史論述的依據;能夠依據事實與史料對歷史事物發表自己的看法;能夠全面客觀地評價歷史人物;能夠實事求是地認識和評判現實社會與職業發展中的問題。 4. 樹立正確的國家觀,增強對祖國的認同感;增強民族團結意識,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了解并認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引導學生傳承民族氣節、崇尚英雄氣概,認識中華文明的歷史價值和現實意義;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樹立四個自信;了解世界歷史發展的基本進程,樹立正確的文化觀,形成開闊的國際視野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意識;樹立勞動光榮的觀念,養成愛崗敬業、誠信公道、精益求精、協作創新等良好的職業精神,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 教學內容: 1.本課程包括三個通史模塊和一個具有職教特色的專題模塊,分別是中國古代史、中國近代史、中國現代史和手工業發展史,共有15個學習專題。 2.按時間順序選取歷史中具有重要影響的事件,突出中國各歷史時期的社會發展脈絡。內容從史前時期到當今社會影響中國歷史發展進程的重大事件和優秀傳統文化。 教學要求: 1. 通過學習,使學生能夠運用唯物史觀認識和分 析歷史現象,在不同的時空框架下理解歷史上的變化與延續。 2. 使學生能夠依據事實與史料對歷史事物發表自己的看法,在認識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歷史發展進程和探尋歷史規律的過程中,進一步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加強對中華民族的認同感,樹立正確的歷史觀。 3.在學習過程中逐步掌握唯物史觀、時空觀念、史料實證等方法,厚植愛國情懷。 | 72 |
11 | 思政系列教育 | 本課程主要是幫助學生全面正確地認識黨和國家面臨的形式和任務,擁護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增強實現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宏偉目標的信心和社會責任感。提高當代中職生投身于國家建設事業的自覺性和態度,明確自身的人生定位和奮斗目標。 《思政系列教育》將全面準確解讀黨和政府的方針政策、及時介紹國內外形勢發展變化、剖析社會熱點問題、指點學習就業前景,助中職生拓寬視野、提升素質、堅定信念。 | 教學內容 解讀《平“語”近人》、學習《傳統文化讀本》、《時事報告》、《國防教育》、《健康教育》、《安全教育》、《勞動教育》、《生態環境教育》等內容。 教學要求 1. 通過學習《平語近人》,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感悟傳統經典,弘揚中華文化。 2. 通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增強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弘揚中華文化,構建和諧社會 3. 通過《時事報告》的學習,讓學生們做到‘悅’讀時政、勵志成才, 4. 通過《國防教育》的學習,了解現代國防不僅僅是指軍隊建設和武器裝備及戰場和戰略要地的建設,而且同國家的經濟實力、政治狀況、民族心理、文化水平和人口素質等因素息息相關。 5.《健康教育》讓學生從身心都得到學習和鍛煉,了解健康行為與生活方式、疾病預防、心理健康、生長發育與青春期保健、安全應急與避險等知識。擁有健康的情緒和積極向上的正能量。 6.《安全教育》幫助學生學會自我保護,遠離危險,培養學生的自我保護能力及良好的應急心態。 7.?《勞動教育》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點和勞動態度,熱愛勞動和勞動人民,養成勞動習慣。 從形式和內容上貼近中職學生的思想實際和生活現實,把握學生認知規律和特點,用鮮活的典型經驗和案例教育、引導學生,用通俗生動的語言和活潑時尚的形式吸引學生、服務學生,使中職生能讀、愛讀、讀了受益。通過關注職教生的情感、學習和就業需求,注重和中職學校師生的互動交流,為中職生解疑釋惑、心靈加油。 | 88 |
12 | 體育與健康 | 中等職業學校體育與健康課程要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以體育人,增強學生體質。通過學習本課程,學生能夠喜愛并積極參與體育運動,享受體育運動的樂趣;學會鍛煉身體的科學方法,掌握1-2項體育技能,提升體育運動能力,提高職業體能水平;樹立健康觀念,掌握健康知識和與職業相關的健康安全知識,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準守體育道德規范和行為準則,發揚體育精神,塑造良好的體育品格,增強責任意識、規則意識和團隊意識。幫助學生在體育鍛煉中享受樂趣、增其體制、健全人格、鍛煉意志,是學生在運動能力、健康行為和體育精神三方面獲得全面發展。 | 教學內容:中等職業學校體育與健康課程由基礎模塊和拓展模塊兩個部分構成,基礎模塊是各專業學生必修的基礎內容,它包括體能和健康教育;拓展模塊是滿足學生繼續學習與個性發展等方面需要的選修內容,分為拓展模塊一和拓展模塊二。 一、1.(1)體能訓練的主要內容是充分發展與專項運動能力密切相關的力量、速度、耐力、柔韌、靈敏等運動素質。主要包括體能發展的基本原理與方法、測量與評價體能水平的方法、體能鍛煉計劃的制定步驟的方法、有效控制體重與改善體質的方法等內容。 職業體能的內容是依據學生未來的工作崗位需求,有針對性的訓練與發展特定體能。學??梢愿鶕W生所學專業和未來職業需求將具有鍛煉性、職業針對性的練習內容加以開發和組合,設計出具有本校特色的職業體能練習方法。 2.健康教育需要掌握健康的基本知識與技能、食品安全和合理營養的知識,了解常見傳染性和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預防,安全運動和應急避險,常見運動損傷和處理,常見職業性疾病的預防與康復,環境,健康與體育鍛煉的關系,了解性與生殖健康知識,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和社會適應能力,反興奮劑教育等內容。 二、拓展模塊包括拓展模塊一和拓展模塊二,拓展模塊二為任意選修。 拓展模塊一包括球類運動、田徑類運動、體操類運動、水上類運動、冰雪類運動、武術與民族民間傳統體育類運動、新興體育類運動7個運動技能系列。 教學要求 1. 堅持立德樹人,發揮體育獨特的育人功能 2. 遵循體育教學規律,提高學生運動能力 3. 把握課程結構,注重教學的整體設計 4. 強化職業教育特色,提高職業體能教學實踐的針對性 5. 倡導多元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 144 |
13 | 禮儀 | 培養學生的行為規范和言談修養。 | 能夠做到行為有規范,舉止有禮貌,言談有修養。 | 32 |
14 | 演講與口才 | 通過學習演講與口才基本知識的基礎,了解口才藝術對人類社會的重要性,掌握演講與口才的技巧,提高學生在日常生活、工作、交際、溝通、事業發展等方面的能力。 | 明確演講與口才的概念、特點、分類;有聲語言、無聲語言的基本特點、作用、技巧。使學生能利用演講這一有利工具傳遞信息、交流思想、表達情感、從而完成工作任務,提高專業能力水平。 | 36 |
15 | 創新創業 | 創新創業課程的目標是通過學習,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新意識。 | 依據《中等職業學校創新創業教學大綱》開設,注重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以及創新精神等在本專業中的應用能力。 | 32 |
16 |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 通過學習中華傳統文化,引導學生自覺傳承傳統文化,增強學生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啟迪學生熱愛祖國,熱愛民族文化。 | 傳統哲學、文學、藝術、科技、宗教與民俗等知識,以傳遞人文精神與科學精神為基本價值取向,拓展學生視野,開拓學生思維,陶冶學生情操,豐富學生人文知識。 | 18 |
合計 | 1196 |
(二)專業(技能)課程
1. 專業核心課程
序號 | 課程名稱 | 課程目標 | 主要內容和教學要求 | 參考學時 |
1 | 園林植物學 | 認識植物細胞、組織、器官的形態、構造和功能;掌握植物的生產與發育、營養與代謝、環境生理和調控原理;掌握植物的主要群和特點,識別常見植物。 | 主要學習植物與植物生理學的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 | 90 |
2 | 園林測量學 | 能夠選擇合適的測量儀器進行園林地形圖的實測、描繪和放樣。 | 學習測量與繪圖的基本原理及平板儀、全站儀的構造和使用方法,控制測量及地形測量等基本知識。 | 72 |
3 | 土壤肥料 | 掌握土壤肥料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并能夠運用土壤肥料的知識,分析解決園林植物的土壤營養問題。 | 土壤和植物營養與施肥的基本理論與原理,土壤測試新技術,土壤評價新技術、土壤利用改良規劃新技術、園林植物營養診斷技術、肥料合理使用技術等。 | 72 |
4 | 園林藝術 | 使學生了解園林的基本知識,掌握園林造景藝術和技巧、園林空間構圖藝術,具備對園林景觀藝術性的鑒賞和初步 的設計、組織能力。 | 園林造景藝術和技巧、園林空間構圖藝術,對園林景觀藝術性的鑒賞和初步 的設計、組織。 | 18 |
5 | 計算機制圖 | 能利用相關軟件進行園林規劃設計和計算機制圖。 | 學習AutoCAD、Photoshop、3DMAX、Sketchup等設計軟件制圖。 | 144 |
6 | 園林規劃設計 | 掌握園林綠地規劃設計技能。 | 學習小型公園、小游園、花壇、道路、居住區綠地規劃設計技能。 | 108 |
合計 | 504 |
2. 專業課程
序號 | 課程名稱 | 課程目標 | 主要內容和教學要求 | 參考學時 |
1 | 花卉栽培與養護 | 掌握花卉的分類、繁殖、栽培、應用技術。 | 學習花卉的分類、繁殖、栽培、應用技術。 | 180 |
2 | 園林樹木學 | 能夠識別北方園林常見樹種100種左右,為園林規劃設計提供植物素材;掌握常見的園林樹木的栽培方法,重點掌握大樹移栽、軟包裝土球栽植喬灌木的操作方法和園林樹木的日常護理規范。 | 學習園林樹木的分類、科屬特征、習性、分布、觀賞特性與應用、栽培等基本知識;綠化施工的基本步驟和方法;園林樹木養護措施。 | 144 |
3 | 園林工程技術 | 掌握園林工程原理、工程設計、施工技術及養護管理。 | 學習地形與土方工程、假山與刀光劍影工程、園林擋土墻景觀工程、園路和園橋工程,水景、園林給排水工程,園林供電與管線綜合工程,園林綠化工程施工等。 | 96 |
4 | 園林植物保護 | 掌握北方常見園林植物病蟲害的識別及其防治。 | 學習北方常見園林植物病蟲害的防治技術。 | 132 |
5 | 植物整形修剪 | 掌握北方樹木的生長特點,北方常見植物的整形修剪方法。 | 學習園林樹木修剪整形的理論依據和基本技術,各種樹木具體的修剪和整形方法。 | 54 |
6 | 園林工程預算 | 熟悉園林定額,掌握園林三量、三算的計算方法,學會施工圖預算,學會做標書。 | 園林定額、三量、三算、定額計價、清單計價,招投標。 | 96 |
7 | 盆景與插花 | 掌握盆景的栽培和養護及常用的插花藝術。 | 學習盆景的分派、盆景的制作與養護、插花技巧。 | 32 |
8 | 園林建筑技術 | 掌握園林建筑單體與園林建筑小品的設計及園林建筑施工的方法,了解園林建筑裝修的方法。 | 園林建筑設計的基本原理、園林建筑單體設計、園林建筑小品設計、園林建筑裝修、園林建筑施工與管理。 | 80 |
9 | 果樹生產技術 | 掌握北方見果樹的生產概況、各類及品種、生物學特性、育苗特點,整形修剪技術、栽培管理技術等。 | 以北方果樹栽培為主要內容,學習北方果樹的栽培技術、優良品種等內容。 | 72 |
10 | 蔬菜生產技術 | 掌握大田蔬菜及設施大棚蔬菜立地、育苗、育苗、田間管護、采收等技術,掌握各類主要蔬菜品種栽培技能。 | 學習蔬菜生長發育規律、蔬菜栽培技術、優良品種等?!?/span> | 54 |
合計 | 940 |
3.綜合實訓
采用任務驅動、工學結合培養模式,以校內外產業生產流程為平臺,以真實生產任務為驅動,突出培養學生的職業素質,以學生為中心,生產流程為導向、真實工作任務為主要內容,融“教、學、做”為一體。
4.頂崗實習
對學生進行職業素質方面的強化訓練,使學生提前了解社會,增強崗位意識和崗位責任感,最大限度提高綜合素質,增強社會經驗,增加工作經驗,要求學生認真學習企業員工的愛崗敬業精神、吃苦耐勞精神嚴肅認真的工作態度,以及誠實、守時的品質,并要求學生學習企業的科學管理技能,企業文化和園林技術。
七、教學進程總體安排
(一)基本要求
本專業所有課程總學時為3240個。
其中:
(1)公共基礎課程分為必修課選修課兩部分,其中必修課程課時為1078個學時,選修課程課時為118個學時,公共基礎課程總學時共計1196個學時,所有學生均應按量完成。
(2)專業課程分為專業核心課程、專業課程和選修課程三部分,其中專業核心課程為504個學時,專業課程為734個學時,專業選修課程為206個學時,專業課程總學時為1444個學時,所有學生均應按量完成。
(3)綜合實訓隨各門專業課進行,學時計入專業課課程。
(4)頂崗實習600個學時。
(5)入學教育專業認知、軍訓、畢業教育、崗前培訓等活動,共3周,每學期分別有1周的考試周和機動周,共計9周。
(二)教學安排建議
1.教學活動時間分配表(以周為單位)
專業認知 入學教育 | 軍 訓 | 理 論 教 學 | 實踐教學 | 一 體 化 教 學 | 綜 合 實 訓 | 頂 崗 實 習 | 考試 | 畢 業 教 育 | 崗 前 培 訓 | 機 動 | 假 期 | 學 年 周 數 | |
1 | 0.5 | 0.5 | 12 | 1 | 5 | 0.5 | 0.5 | 4 | 52 | ||||
2 | 10 | 2 | 6 | 1 | 1 | 8 | |||||||
3 | 12 | 2 | 4 | 1 | 1 | 4 | 52 | ||||||
4 | 11 | 2 | 5 | 1 | 1 | 8 | |||||||
5 | 7.5 | 2.5 | 6 | 1 | 1 | 1 | 1 | 4 | 52 | ||||
6 | 20 | 8 | |||||||||||
總計 | 0.5 | 0.5 | 52.5 | 9.5 | 26 | 20 | 4.5 | 1 | 1 | 4.5 | 36 | 156 |
2.各類課程學時分配及比例表
課程類別 | 課程 門數 | 理論 教學 | 實踐 教學 | 一體化 教學 | 合 計 | 占總學時(%) |
公共基礎課程 | 16 | 654 | 126 | 416 | 1196 | 36.91 |
專業核心課程 | 6 | 280 | 116 | 108 | 504 | 15.56 |
專業課程 | 10 | 584 | 224 | 132 | 940 | 29.01 |
綜合實訓和頂崗實習 | 600 | 600 | 18.52 | |||
總計 | 32 | 1518 | 1066 | 656 | 3240 | 100 |
占總學時(%) | 46.85 | 32.90 | 20.25 | 100 |
3.教學進程安排表
見附錄1
(三)人才培養模式
1.課程方面
公共基礎課教學要符合教育部有關教育教學基本要求,按照培養學生基本素養、服務學生專業學習和終身發展的功能來定位,重在教學方法、教學組織形式的改革,教學手段、教學模式的創新,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為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職業能力的形成和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教學內容定位要科學,教學內容的選擇要既注重知道的獲得又兼顧學生素質的培養,重視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把培養學生運用理論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作為教學重點,要注重教學手段的改革,加強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應用,促進學生個性與能力的全面發展。更要注重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如適應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動手能力、競爭能力、管理能力、經營能力、開拓創新能力等,把人文社會學等基礎知識和科學理論有效地結合起來。
專業技能課應體現“學中做、做中教”的職業教育特色,淡化理論知識,突出崗位技能,實施項目教學、案例教學、崗位教學等教學法,堅持校內實訓與校外實習相結合,增強教學的實踐性、針對性和實效性,培養過硬職業技能。
2.教學管理方面
學校應在學期結束前3-5周內公布下學期必修課、任選課的開設計劃,并及時匯總學生的申報情況,由學校相關管理部門在放假前公布課程表。根據需要,有些課程可以在假期予以安排。
教職員工要轉變教學觀念,改變教學方法,努力實現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媒體的有效組合,充分發揮現代教育技術和手段的作用。
八、實施保障
(一)師資隊伍
園林技術專業現有專業教師8人,兼職教師4人。專業教師全部為本科以上學歷,高級職稱教師10人。該專業注重“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全部教師具有雙師證,雙師比例達100%。
(二)教學設施
本專業應配備校內實訓實習室和校外實訓基地。
1.校內實訓基地
實習必須具備顯微鏡實驗室、土壤農化分析室、測繪室、標本室、微生物實驗室等實訓室,及校內實訓基地,主要設施設備及數量見下表。
序號 | 實訓室名稱 | 主要工具和設施設備 | |
名稱 | 數量(生均臺套) | ||
1 | 顯微鏡實驗室 | 單目生物顯微鏡 | 110 |
雙目生物顯微鏡 | 30 | ||
三目生物顯微鏡 | 5 | ||
植物、病理切片 | 若干 | ||
顯微鏡實驗臺 | 50人用 | ||
2 | 土壤農化分析室 | 電熱恒溫干燥箱 | 2 |
土壤篩 | 8 | ||
電子分析天平 | 6 | ||
火焰光度計 | 1 | ||
電加熱爐 | 3 | ||
3 | 測繪室 | 經緯儀 | 30 |
電子經緯儀 | 5 | ||
求積儀 | 30 | ||
水準儀 | 30 | ||
小平板儀 | 10 | ||
中平板儀 | 10 | ||
全站儀 | 2 | ||
水準尺 | 30 | ||
羅盤儀 | 18 | ||
激光測距儀 | 2 | ||
繪圖軟件 | 1 | ||
4 | 標本室 | 病蟲害標本 | 若干 |
植物標本 | 若干 | ||
5 | 微生物 實驗室 | 分光光度計 | 4個 |
試驗臺(桌) | 6臺 | ||
超凈工作臺 | 1臺 | ||
無菌操作臺 | 1臺 | ||
恒溫浴鍋 | 1個 | ||
光電比色計 | 1個 | ||
恒溫培養箱 | 1個 | ||
高壓蒸汽消毒器 | 2個 | ||
離心機 | 1個 | ||
染色劑、玻璃儀器等 | 若干 | ||
6 | 校內實訓基地 | 校內溫室 | 3 |
2.校外實訓基地
校外實訓基地:我校與衡水澤達園林綠化工程有限公司、園林局苗圃、林業局苗圃等單位建立了穩固的合作關系,完全滿足學生實習實訓需要。學生按照企業的要求進行培訓和崗位實習。培訓期間抵達培訓基地以理論與實操相結合方式進行封閉培訓,公司定期進行考核,學生在此期間考取相關上崗資格。實習期間主要根據學生在校期間及培訓期間的綜合考評成績按照企業需求分配崗位。
(三)教學資源
對教材選用、圖書文獻配備、數字資源配備等提出有關要求。
教學資源配備表見附錄2。
(四)教學方法
對實施教學應采取的方法提出要求和建議。
本專業教學適合采用的教學方法有以下幾種。
1.案例教學法:通過真實的園林規劃設計案例、林木、花卉病例,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學生一方面從教師的引導中增進對一些問題的認識并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從同學之間的交流、討論中提高對問題的洞察力。
2.項目教學法:通過對設計方案、植物種植、養護等,師生共同實施來完成教學活動。
3.實習作業法:教師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組織學生在校內或校外進行實際操作,把書本知識運用于實踐的方法。該方法在自然學科的教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采用這種方法有利于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書本知識、從事實際工作的能力,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創造性,對于教學中理論聯系實際和實現勞動技術教育任務具有重要意義。
4.發現探究法:也稱解決問題法。充分利用學生的好奇、好問、好動心理特點,在教師的指導下讓學生自己去發觀、回答和解決問題。運用這種方法,可使學生成為知識的發現者,充分發揮認識能動性,發展對掌握知識的探究和創造精神。運用發現法的一般程序是:
(1)提出要解決的問題或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提出并探究問題的要求;
(2)學生利用教師和教材所提供的材料,對課題進行分析、思考,提出解答的假設;
(3)引導學生展開爭論,驗證假設;
(4)對爭論做出總結;得到原理或概念并檢驗核實。該方法利于激發學生的探究靖神,使學生學到科學認識的方法。但也有不利于學生掌握系統知識的弱點。
(五)學習評價
對學生學習評價的方式方法提出要求和建議。
評價以學生為中心,堅持整體性、發展性、多元化、綜合性、多樣化的原則,對專業能力、社會能力、方法能力進行全面評價。
根據學生就業要求,評價模式應以學生畢業證書及職業資格證書雙證書為重要依據,結合學校、行業、企業和其他社會組織等多方參與的職業教育評價模式,各類課程均建立符合能力培養要求的質量評價、考核標準和工作規范,特別是實踐教學環節質量考核評價標準,建立健全教學質量監控機制。
(六)質量管理
對專業人才培養的質量管理提出要求。
遵循職業教育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關注學生職業生涯和可持續發展需要,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堅持立德樹人、全面發展。遵循職業教育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關注學生職業生涯和可持續發展需要,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堅持系統培養、多樣成才。以專業課程銜接為核心,以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為關鍵,推進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緊密銜接,拓寬技術技能人才成長通道,為學生多樣化選擇、多路徑成才搭建“立交橋”。堅持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動教育教學改革與產業轉型升級銜接配套,加強行業指導、評價和服務,發揮企業重要辦學主體作用,推進行業企業參與人才培養全過程,實現校企協同育人。堅持工學結合、知行合一。注重教育與生產勞動、社會實踐相結合,突出做中學、做中教,強化教育教學實踐性和職業性,促進學以致用、用以促學、學用相長。
九、畢業要求
畢業要求是學生通過規定年限的學習,須修滿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所規定的學時學分,完成規定的教學活動,畢業時應達到的素質、知識和能力等方面要求。畢業要求應能支撐培養目標的有效達成。
學生在學制有效期限內取得或超過本方案規定的最低畢業學分數,同時取得一個以上職業資格證書,即可申請畢業。畢業生由省或市教育行政部門備案,培養學校頒發畢業證書,獲得國家承認的中等職業學校學歷。
十、附錄
1.教學進程安排表
類別 | 序號 | 課程編碼 | 課程名稱 | 總 學 時 | 學時分配 | 開設學期及周學時分配 | 考核方式 | 備注 | |||||||||
理 論 | 實 踐 | 理實 一體化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公 共 基礎 課 程 | 必修課程 | 1 | 109030010 | 職業生涯規劃 | 36 | 36 | 0 | 0 | 2 | 考試 | |||||||
2 | 109030020 | 職業道德與法律 | 36 | 36 | 0 | 0 | 2 | 考試 | |||||||||
3 | 109030030 | 經濟政治與社會 | 36 | 36 | 0 | 0 | 2 | 考試 | |||||||||
4 | 109030040 | 哲學與人生 | 36 | 36 | 0 | 0 | 2 | 考試 | |||||||||
5 | 109010011 109010012 109010013 | 語文 | 198 | 100 | 18 | 80 | 4 | 4 | 3 | 考試 | |||||||
6 | 110020031 110020032 | 數學 | 144 | 100 | 0 | 44 | 4 | 4 | 考試 | ||||||||
7 | 109020031 109020032 | 英語 | 144 | 100 | 0 | 44 | 4 | 4 | 考查 | ||||||||
8 | 107010880 | 信息技術 | 108 | 0 | 72 | 36 | 6 | 考查 | |||||||||
9 | 108010320 | 藝術 | 36 | 0 | 18 | 18 | 2 | 考查 | |||||||||
10 | 109040331 109040332 | 歷史 | 72 | 72 | 0 | 0 | 2 | 2 | 考查 | ||||||||
11 | 109030131 109030132 109030133 109030134 | 體育與健康 | 144 | 0 | 0 | 144 | 2 | 2 | 2 | 2 | 考查 | ||||||
12 | 109030110 | 形勢與政策教育 | 88 | 88 | 0 | 0 | 1 | 1 | 1 | 1 | 1 | 考查 | |||||
小計 | 占總學時 33.27 % | 1078 | 604 | 108 | 366 | 21 | 25 | 8 | 5 | 1 | 考查 | ||||||
選修課程 | 13 | 1080101500 | 禮儀 | 32 | 16 | 0 | 16 |
|
|
|
| 2 | 考查 | ||||
14 | 105010210 | 演講與口才 | 36 | 0 | 18 | 18 |
|
|
| 2 |
| 考查 | |||||
15 | 105010220 | 創新創業 | 32 | 16 | 0 | 16 |
|
|
|
| 2 | 考查 | |||||
16 | 105010230 |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 18 | 18 | 0 | 0 |
|
| 1 |
|
| 考查 | |||||
小計 | 占總學時 3.64 % | 118 | 50 | 18 | 50 |
|
| 1 | 2 | 4 | |||||||
小 計 | 占總學時36.91 % | 1196 | 654 | 126 | 416 | 21 | 25 | 9 | 7 | 5 | |||||||
專業(技能)課程 | 專 業 核 心 課 程 | 17 | 104010010 | 園林植物學 | 90 | 60 | 18 | 12 | 5 | 考試 | |||||||
18 | 104010020 | 園林測量學 | 72 | 36 | 24 | 12 | 4 | 考試 | |||||||||
19 | 104010030 | 土壤肥料 | 72 | 40 | 32 | 4 | 考試 | ||||||||||
20 | 104010040 | 園林藝術 | 18 | 12 | 6 | 1 | 考查 | ||||||||||
21 | 104010051 104010052 | 計算機制圖 | 144 | 72 | 72 | 4 | 4 | 考試 | |||||||||
22 | 104010060 | 園林規劃設計 | 108 | 60 | 36 | 12 | 6 | 考試 | |||||||||
小 計 | 占總學時15.56 % | 504 | 280 | 116 | 108 | 9 | 5 | 10 | 4 | 0 | |||||||
專業課程 | 23 | 104010071 104010072 | 花卉栽培與養護 | 180 | 108 | 36 | 36 | 4 | 6 | 考試 | |||||||
24 | 104010081 104010082 | 園林樹木學 | 144 | 80 | 40 | 24 | 4 | 4 | 考查/考試 | ||||||||
25 | 104010090 | 園林工程技術 | 96 | 56 | 22 | 18 | 6 | 考試 | |||||||||
26 | 104010101 104010102 | 園林植物保護 | 132 | 80 | 40 | 12 | 2 | 6 | 考試 | ||||||||
27 | 104010110 | 植物整形修剪 | 54 | 34 | 14 | 6 | 3 | 考試 | |||||||||
28 | 104010120 | 園林工程預算 | 96 | 80 | 10 | 6 | 6 | 考試 | |||||||||
29 | 104010130 | 盆景與插花 | 32 | 24 | 8 | 2 | 考查 | ||||||||||
小 計 | 占總學時 22.65 % | 734 | 462 | 170 | 102 | 0 | 0 | 8 | 15 | 20 | |||||||
選 修 課 程 | 30 | 104010140 | 園林建筑技術 | 80 | 46 | 22 | 12 | 5 | 考查 | ||||||||
31 | 104010150 | 果樹生產技術 | 72 | 40 | 20 | 12 | 4 | 考查 | |||||||||
32 | 100140160 | 蔬菜生產技術 | 54 | 36 | 12 | 6 | 3 | 考查 | |||||||||
小 計 | 占總學時6.36% | 206 | 122 | 54 | 30 | 0 | 0 | 3 | 4 | 5 | |||||||
小計 | 占總學時44.57 % | 1444 | 864 | 340 | 240 | 9 | 5 | 21 | 23 | 25 |
| ||||||
綜合實訓 | |||||||||||||||||
頂崗實習 | 600 | 600 | 30 | ||||||||||||||
小計 | 占總學時 18.52% | 600 | 0 | 600 | 0 | 0 | 0 | 0 | 0 | 30 | |||||||
總 計 | 3240 | 1518 | 1066 | 656 | 30 | 30 | 30 | 30 | 30 | 30 |
2.變更審批表
衡水科技工程學校人才培養方案變更審批表
20 ——20 學年第 學期
申請單位 | 適用年級/專業 | ||||
申請時間 | 申請執行時間 | ||||
人才培養方案調整內容 | 原方案 | 課程名稱 | 課程類別 | 周學時 | 開課學期 |
調整方案 | 課程名稱 | 課程類別 | 周學時 | 開課學期 | |
調整原因 | |||||
系部主任意見 | 系部主任(蓋章): 年 月 日 | ||||
教務處 意見 | 教務主任(蓋章): 年 月 日 | ||||
主管校長意見 |